愿天下少一些“胡鑫宇” | 关于危机干预,你需要知道的
2023-02-27 23:13:21194
2022 年 10 月 14 日,一名叫胡鑫宇的少年在他的中学内失踪了,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绑架到他杀的猜测,众说纷纭。
而前不久,他的遗体终于在树林中被发现,留下的录音笔表达了 “清晰的自杀意愿”,最终警方鉴定为自杀,引起全网震惊。
很多网友不愿意相信这个少年是自杀,他们纷纷表达了惋惜和意外:“为什么平时看起来很乖的孩子,突然就想不开去轻生了呢?”
其实,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很少会是 “突然” 的 。在那之前,往往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心路历程,有很多迹象和信号,只是可能被身边人忽略和错过了。
包括胡鑫宇,也曾在生前多次写下了表达负面情绪的文字,表达过自己因学业压力过大和人际冲突等问题带来的痛苦、自责和无望,并对同学说过,“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要不要约着去跳楼”,也出现过食欲减退、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迹象。他也曾经发出过求助信号,他的母亲和哥哥曾一度去学校找他谈心,但遗憾的是,最终这个少年还是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身边的人并不是没有试图伸出过援手,但让人感到悲伤的也在于此,连他身边的家人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他究竟处于怎样的挣扎中,到底需要怎样的支持。
悲剧已经发生,追究 “是谁的责任” 为时已晚。这件事带来的反思的是,我们该如何了解更多的潜在自杀信号和危机干预方面的知识,在身边有类似情况的时候,怎样尽量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01 自杀的成因
很多时候,选择了自杀的人并不一定是想死,他们只是想消除当下的痛苦。
他们选择自杀这种方式,可能只是因为在他们的视野中,已经找不到其他的办法、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这种方式,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和掌控的。
其实,如果应对得当,他们依然是有能力、有资源去解决问题的,这恰恰反映出了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选择自杀的人并不都坚定求死,很多自杀者往往会表现出在生和死之间摇摆的矛盾态度,在尝试自杀并被救下来之后,对自杀的决定表示后悔。
“最可惜的是,他们采用永久的、不可逆转的方式来解决暂时性的问题。”—— 谢永龄《青少年心理问题》
因此,如果能为此多做出一些哪怕微不足道的努力,可能就有一条生命的轨迹因此而改写。
02 自杀危机预警信号有哪些?
当身边的人出现哪些信号,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和注意的:
・最明显的,是将自己想死的念头对身边人倾诉,或者通过书写、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
・情绪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者无故哭泣,表达出极度的绝望、无助和内疚;
・有食欲减退、失眠等抑郁状态;
・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等;
・性格和行为模式改变较大,比如原来活泼的人变安静,或者原本孤僻的人突然变热情;
・无来由地突然送礼物给身边人,或者突然地向身边人道谢或者道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有过自杀征兆,但突然看起来好转了,并出现了上述表现中的最后几条,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那可能是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再挣扎了,甚至有可能已经做好了详细计划。
1. 如果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想自杀,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和加强这个念头?
很多人以为 “讨论自杀” 会刺激对方,但这是一个误解。实际上,用正确的方式(即不躲闪地、冷静、直接地询问对方是否有自杀的念头和具体计划),恰恰是能够打破 “自杀禁忌” 的,反而会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注。
以及,对自杀的正面讨论,要与媒体不规范的报道和传播区分开来(不规范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用煽情或猎奇的口吻描述细节和过程,草率简单归因等等)
2. 当对方有了自杀念头,我做什么都没有用了?
并不是。很多自杀者都曾经试图向外界求助,当他们选择自杀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已经找不到其他的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但这不意味着身边人不能提供支持和帮助。
04 我们可以做哪些?
日常生活中:
・多陪伴,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倾听时多接纳、少评判;
・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出 “我是你的后盾,永远支持你” 的态度;
・关注情绪感受,而不仅仅是社会功能(很多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家长关心的只是 “TA 什么时候能回去上学?”)
能够建立互信的关系,就等于建立了一条重要的纽带,它既可以成为及时了解动态的渠道,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成为重要的支持系统。
发现自杀信号后:
・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担忧, 比如询问 “你刚刚说没什么值得留恋了的,你是指想自杀吗?”
・得到肯定后保持冷静,确认对方处于什么阶段,是否已经有具体计划或进行尝试;
・不试图说教,而是倾听对方,对痛苦表示理解、接纳;
・帮助对方分析导致 ta 想不开的困境,一起帮忙思考解决方法;
・和对方一起寻找可以活下去的内部和外部的支持性资源;
・指出困难是暂时的,但自杀这个方法是不可逆的;
・如果情况紧急,鼓励对方寻求专业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拨打危机干预热线,寻求心理咨询等等。
发现自杀信号后不建议做的事:
・对自杀的念头表示震惊,并与他们争论自杀的对与错;
・简单地认为导致对方想要自杀的导火索是件小事;
・承诺帮忙保守秘密;
・试图让对方感觉到内疚或以威胁的方式劝他们回心转意(比如 “你想想你自杀后父母会多伤心”);
・试图简单地给自杀者一个精神病学诊断
发现自杀信号后不建议说的话:
・“未来一切都会变好的,不要想那么多”
・“你现在已经拥有很多了,要学着珍惜你已有的一切”
很多时候,往往是将自杀视为避之不及的禁忌的氛围,让许多有自杀想法的人无法在一个平静的环境中将这些想法 “摊开来” 讨论,随之而来的应对和解决方案也无从谈起,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孤独、无助和绝望。
如果发现身边亲友有自杀的信号,我们既要鼓励他们去寻求专业帮助,那之前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恰当应对。毕竟,在那些潜在自杀者拨打危机干预热线或走进咨询室之前,身边的亲友如果能多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他们就有更多的概率被发现和挽留。
对于青少年的自杀干预问题,家长亲友固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专业的咨询师群体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和心理咨询师更应该发挥其作用。
然而,在实际执业过程,危机干预方面的培训往往是并不那么充分的。
当心理咨询师尚未准备好,但想自杀的人往往等不了。
虽然这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如果作为从业人员,能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能够更熟练和有经验地应对,就可能少一些类似的遗憾。
1879Pro 计划开设了专门的《自杀防治和危机干预》课程,由张海音老师授课。
希望从业人员能够筑起最后一道防线,守护最后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