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课程】如何成为大师级的心理师?1879咨询原理课程实录

2019-11-21 17:20:19756

心理咨询师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风格,前提是把基本功好。         

——1879计划林俊德教授         

以下内容来自1879计划课程实录:咨询原理。                                           

2019年11月15-17日,我们迎来了第7期1879计划的第二次课程,咨询原理,授课专家林俊德老师是台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咨商心理师以及认证咨商督导师。

笔者仔细跟随学习了3天的课程,冥思苦想到大半夜,在熬出了几根白发的情况下梳理出3条主线,不妨随我往下看一看:

主线一

从生涯、社会、咨询发展过程及价值选择多维度来理解心理咨询  

关键词:弹性

心理学是文科、理科还是艺术的训练?

念完心理咨询是不是就会算命?

同样的一句话,“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圣严法师说出来当事人可以顿悟,而一般的咨询师未必有这个效果,原因是什么?

咨询师的价值观会对咨询本身产生何种影响?

在课程开始,林老师抛出这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那讨论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可能就是2个字:弹性

心理咨询并不是1+1=2的学问,心理咨询也并不一定是咨询师做了哪些就会有效,很多时候来访者走一步退两步,这个过程需要咨询师耐心的陪伴和同理,需要咨询师有忍受模糊、忍受咨询中不确定因素的能力。

咨询师的生涯选择、价值观等对咨询本身有多大的影响,林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生涯发展历程,在每个生涯转折点自己的决定。这个自我揭露的过程让学员明白,咨询师的生涯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同时决定了他会以何种价值取向走向咨询行业,以及会对将来与来访者的互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讲,心理咨询要秉持价值中立的原则,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从0到1无限接近的过程,却很难达到完全的价值中立,因为人对人的工作,本身就是模糊的、弹性的。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心理咨询,各流派的创始人、大师也不例外,他相信的人性观是怎么样的、他相信的来访者要如何工作才能发生转变,就会开创出相对应的咨询模式,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受到他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这样是否可以认为,每个咨询流派是否只能适合某些固定的人群,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咨询师趋向于技术整合?是不是真的这样,开放性的问题留待你去验证答案。

社会事件如何影响咨询行业的发展?

短程咨询为何会流行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保险制度限定了咨询次数,超过额定的次数,保险公司不会给付费用。

台湾的心理咨询为何发展较为领先?是因为20年前的921地震,摇醒了尚处于懵懂阶段的心理救援人员,自此才开始重视社区心理卫生以及心理援助,被称为台湾灾难心理卫生元年。同理,对比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也有人称2008年为中国心理咨询的元年。

在课程中,老师从1940年开始,分析了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大事件,从社会脉络的角度梳理了咨询行业的发展,咨询师一定要具备社会发展观,因为社会文化背景会催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信息时代的来访者与工业时代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心理咨询师的弹性,不只表现在忍受模糊的能力,对于不同流派技术的选择一样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只要对来访者成长有益的,在伦理框架内的都可以尝试。同时要适应来访者的表达方式、穿着风格,以及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同面向。

主线二

结合案例讲解说明心理咨询发生历程

 关键词:脉络

在课程中,林老师分享了2个心理咨询历程的模式,分别是Prochaska,Norcross的跨理论模式以及Hill的助人三阶段模式。

枯燥的理论会让人意兴阑珊难以接受,而辅以案例讲解,一切会变得截然不同:

一个沉迷网络游戏的中学女生,被班主任教育后心怀不满,在社交媒体上用不敬言辞攻击班主任,被发现后的班主任非常生气以及受伤,提议女孩的操行分数不及格。事情上报到校长那里,他觉得有必要和女生单独谈一谈,请女生去他办公室,女生一句“没空”,令校长大为光火,操行成绩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在这所学校,操行不合格意味着不能拿到毕业证,影响未来的升学和就业。谁都不想告诉女生这个结果,最终的任务落到了辅导老师身上,此时距离毕业典礼还有三周的时间,所有这些,女生一无所知。

首先要建立关系,对于一个毫无求助意图并且拒绝校长邀请的女生,不可能会答应进入辅导室,要从她身边信任的朋友着手,找到那个人,策略性的谈话请她把女生带到辅导室。

运用同理和女孩建立信任关系,分析原生家庭(单亲)与现在行为模式的关系,与她探讨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会对别人产生哪些影响,在女孩的不敬言辞中找出闪光点,比如文采熠熠、热爱文学……

对于不能拿到毕业证要如何升学,需要做哪些准备,辅导老师也做足了功课,掌握了确凿的信息,为女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的讨论。

最终女生还是没有拿到毕业证,不过她已经原谅了评定她操行成绩的班主任、校长,为了在学校不留遗憾,女生和辅导老师讲要去当面给他们道歉。

班主任接到道歉后抱着女孩留下眼泪,似乎也在反思自己操行不合格的评定是否过于严厉。校长被伤了面子,拒绝见女生。在校长秘书和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在学校里“偶遇”了校长,表明了自己的歉意,据说校长回到办公室沉思了很久,不知道是不是也在后悔自己的决定。

女生在没有拿到毕业证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全台湾最好的文科学校,又因为成绩优异被送到国外读书。

在台湾读书期间,她回到原来的学校想去看望辅导老师,却被告知老师已经调离学校,她没有再进一步去找,只是在校园里转一转,找班主任和校长聊聊天。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对案例的细节了解这么清楚,因为辅导老师就是我们这次的授课老师:林俊德教授。

在讲授的过程中,重点不是案例,而是结合这个案例,讲清楚了咨询历程的各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注意哪些问题,关键点为何等等,都会细致的讲解出来,综合起来就是咨询脉络的概念。

在台湾的学校里,既定的咨询辅导一般为6次,超过这个时间要特别打报告说明情况,申请延长咨询时长。在这6次的时间里,要经历探索、洞察、行动3个阶段,要和来访者建立关系,要解决问题,要做咨询结束前的准备,所以咨询的整体规划和脉络就很重要,对于咨询师来讲是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在【咨询原理】的学习体悟,仅仅是个开始。

主线三

以卡牌为工具的深度体验练习  

关键词:觉察

现在市面上各类卡牌特别多,不少咨询师也作为工具来使用。上次【人格与发展心理学】的课程中(【直击课程】咨询师须知:你所坚信的,就是你能带给来访者的),余祥云博士问到,诸如此类的卡牌用作咨询是不是有效,答案是要看谁在用,经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用起来一定有效,而对于爱好者来说则未必。

同理,推展到心理咨询的专业训练中,这个说法同样有效。一套《妙语说书人》的卡牌在林老师那里,运用自如,变成了演练中不可多得的工具。

卡牌在三天的活动中用了三次。

第一次的热身,大家每人选择一张牌,在全班范围内找到和自己选择相同卡牌的同类,做分享表达,第二次是以卡牌为媒介觉察当事人的情绪状态,第三次是用牌卡来共感当事人,在他用模糊语言描述情绪感觉之后,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那张卡牌。

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练习,关键点都在于专注、觉察,体会与当事人共情、共感的状态。在咨询关系建立的最初阶段,咨询师的关键不是在说,而是在于观察、体悟来访者的状态。在林老师的咨询生涯中,见过有学生在几次的咨询中完全沉默不发一语,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中用觉察学生的状态,以及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出自己的关切,着实考验咨询师的耐力与觉察力。

不少初学者,认为要学好各个流派的技术才能帮助来访者,其实在研究中,流派和技术占咨询有效性的比例非常小,仅占15%,而咨询关系作为有效因素占到了30%,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永远是咨询成功的第一步。

因为卡牌的加入,再有小组动力的加持,互动过程生动有趣,完全聚焦在此时此地。不仅能够领会到觉察的要领,更和小组成员建立了亲密的联结。

总结

1879计划的课堂,到底在学什么

毋庸置疑,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永远是课堂学习的主旋律,除此之外,每位授课专家的风格、信念与为人,同样为学员提供了不同面向的思考。

说一说林俊德老师。

班长在课堂中提到,林老师的同理是无敌的。不只是上面提到的高中女生,老师曾经给一位听障的父亲做咨询,中间需要一位社工用手语传递信息,几次咨询后这位父亲用费劲的口语挤出了“谢谢”二字。

一位感觉到自己受排挤的女生躲进厕所隔间不肯出来,老师在隔间外运用同理使女生对他这位陌生人打开门,去接受专业的帮助。

课堂同理心演练中,老师看似轻松的几句话使面前的“来访者”泪眼涟涟几乎不能自已。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下场指导,弯腰或蹲在小组旁边观察倾听,适时提供指导,他说如果坐下会自然被认为是小组成员,会影响整体的讨论进程。

学员的背景不同,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同样不同。在受到学员公开“挑战”后,老师可以涵容学员的焦虑情绪,以同理甚至是鼓励的方式认同大家的想法,并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照顾到大家的需求和情绪。

在几天的相处过程中,因为不是特别熟悉,我也在小心试探老师的边界,最后的结论是老师没有什么不行,一切都可以商量,一切都可以尝试,这样开放的态度让人如沐春风,倍感舒适。

其实,三天的授课以及相处,我和所有学员一样,对老师的认同和喜爱越来越深。一定是有哪个部分戳中我了,也许是他娓娓讲来的中学女生的案例,也许是看到他蹲在小组旁边、闭上眼睛努力聆听小组演练过程的样子……

工作是修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更是修行,所有1879的学员,都在跟随如林俊德老师一般专业又不失亲切的老师一起,探索自己,修习技术,更期待我们有一天能够能在技术之外,以自己的本身的动人之处去影响每一位来访者。

也许真的会有一天,在我们说出“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时候,来访者会如当头棒喝一般:噢!真的是这样!

这次的精彩告一段落,我们下次再见:2020年1月1-3日,【咨询伦理与法律】课程,不见不散!

执笔|泉铭

编辑|如意